KV8

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对决!仅仅只是为了伏击一艘战列舰押上了“全部家当”!

20世纪10年代,美国海军发现自己在主力舰方面有,被边缘化的危险。英德海军竞赛如火如荼,使得两国主力舰水平飞跃提升。同时,也带动了其他国家主力舰,的跟风发展。特别是假想敌日本海军,其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,水平已经压过世界各国,而此时美国战列巡洋舰方面还是,一片空白。鉴于这种情况,美国在1916年决定启动列,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研制工作。

按照美军计划,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将配备新一代(,新一代)主炮。为了降低研制风险,美国决定参考之前做法,推出现有战列舰主炮的改进版。当时美国战列舰的主炮为,356毫米45倍径主炮。于是新式主炮也随之,成为356毫米舰炮加长版。新舰炮于1916年研制,1918年研制成功。美国称之为14寸,50倍径马克4型舰炮。全炮重81.42吨,长181.35米,其中炮管长18米。以15°仰角射击时,该炮能将636千克穿甲弹射至22.86千米。炮口初速850米/秒。
356毫米50倍径马克4型舰炮的装备,历程则略显意外。在1917年动工建造的新墨西哥级战列舰原本,计划配备406毫米舰炮,但随后该型舰炮,的研制工作滞后于计划。美国海军便将356毫米50倍径马克4型舰炮,当做了该级战列舰主炮。之后,该炮又成了,田纳西级战列舰的主炮。而原本计划中装备该炮的,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,则在《华盛顿海军条约》中被废弃。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356毫米50倍径炮只装备,了两级五艘战列舰,但该型舰炮却是美国海军第一型,装在三联装主炮塔内的战列舰主炮。因此356毫米50倍径炮的装备数量,仍然较为可观,达60门。有意思的是,最早将356毫米50倍径炮应用于实战的,却不是美国海军,而是美国陆军。1918年美国参战后,美国以356毫米50倍径炮为,基础开发出了列车炮,用以轰击德国铁路枢纽。
356毫米50倍径马克4,型舰炮装备部队后,美国海军还推出其,改进型马克6型。二者差别不大,但都面临射弹散布较差的问题。1935年,美国海军推出了马克7型,基本解决了散布问题。1942年,又换装了马克11型。马克11型的主要,改进措施是炮管内镀铬,仰角提升至30°,射程随之提升到33.6千米。
美国参加二战后,装备着356毫米50倍径舰炮的美国战列舰参加,了多场重要战役,全部位于太平洋战场。在大多数战役中,356毫米50倍径舰炮只是,用来对地攻击。如1942年的阿留申群岛战役、1944年的夸贾林环礁战役,以及1944年的关岛战役等等。但356毫米50倍径舰炮,也参与了苏里高海峡海战。在这场人类历史,上最后一次战列舰对决中,参与伏击日本扶桑级战列舰的六艘,美国战列舰中,有三艘使用的是,356毫米50倍径舰炮。
马克4型舰炮

0 个评论

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