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V8

徐峥《囧妈》戳中无数人痛点:中国式亲子,父母在控制,子女在逃离

父母都在等孩子说谢谢,孩子却在等父母说对不起。...

后台回复“晚安”,领取你的今日晚安心语

每晚一卷书

每晚九点,500万人陪你读好书。

父母都在等孩子说谢谢,

孩子却在等父母说对不起。

作者:每晚Fine
来源:每晚一卷书原创

这个春节,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假期。

疫情将全国笼罩在,一股戒备的氛围之中,多数人都明智地选择了“宅家”,不串门,不聚会,连拜年都取消了。

这让年轻人与父母,难得地有了比往年,春节更久的相处时间。

可时间一长,摩擦矛盾暴露得也不少。

有人说,这个春节,就是24小时无间断困,在爸妈的管控里。

早上喊起床,中午催吃饭,晚上逼睡觉,还有一天滚动式提醒你,多穿衣、吃水果、少玩手机。

呆得越久,管得越多,跟父母吵得也越凶。

而这一现象,恰恰在今年的贺岁档电影《囧妈》中被揭露得无比透彻,戳中了无数人的痛点。

很多人说:徐峥这哪是拍电影啊,分明就是偷拍了我,和我妈相处的画面!

1
影片是从一列开往莫斯科的火车开始的。

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徐伊万(,徐伊万),机缘巧合,极不情愿地与,母亲一起坐上了火车,要一起相处整整6天6夜。

在这些天里,母亲对徐伊万(徐伊万)开始,了令人窒息的“关心”。

先是对儿子的生活方式,评头论足一番,指责他脸上肉横着长,肚子大得像孕妇;

又是打探儿子的婚姻状况,甚至连夫妻隐私都要,过问一下;

再是把儿子的饮食、作息安排得明明白白:

自己敷面膜,要逼着儿子一起敷。

自带原料,准点准时给徐伊万(徐伊万),喝红豆水、绿豆水、薏米水......

不管儿子是在工作、休息,也不管他到底饿不饿,一刻不停往他,嘴里塞各种吃的。

可儿子想吃喜欢吃的东西,又要控制他的饭量,多一口都不行。

就算儿子睡不着觉,母亲也要一直探出头张望,直到他听话乖乖回去睡觉。

徐伊万的母亲,真就像网上有人,总结的那样:

有一种饿,叫你妈觉得你饿;

有一种困,叫你妈觉得你困。

哪怕他早就成年成家,是个小有成就的老总,但在妈妈眼里,还是个需要悉心照料,的小孩。

这趟漫长的火车,徐伊万如坐针毡,却无处可躲,只能排斥地对妈妈说:“你跟我的,距离必须超过10米!”

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,他终于爆发了,冲着母亲喊:“我要逃离!我要浪迹天涯!”

一句反抗,妈妈崩溃了,她无法理解,为什么自己的无微不至,换来的是孩子的不感恩。

这是多少中国家庭的写照?

父母都在等孩子说谢谢,孩子却在等父母说对不起。

徐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,就谈到亲身经历的“痛点”:

“我和我妈所有的交流,就是‘你要吃这个,你要穿这个,你要早点睡觉’。

她表达的源头是关心和爱,但最后全部变成,这些的时候,我就受不了了,因为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。”

于是,他与母亲的相处模式,就变成了“能躲尽量躲”。

这大概就是中国式亲子,的通病:父母永远把子女当成小孩,紧紧攥在手里。

但爱就像手里的沙子,抓得越紧,流失得越快。

最后,一个拼命管,一个使劲躲,两败俱伤。

2
也许,没有哪个父母,不想把孩子据为己有。

越是爱,越是想倾尽一切给他最多,的关心和照料,希望他照着“最好”的那条路走下去。

但心理学家李雪说:

一个身体只能,承受一个灵魂,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,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。”

当高压控制成了心魔,孩子必将终其一生,都在与它对抗。

2018年,北大男生王猛12年不,回家、拉黑父母6年、还写下15000字“控诉信”的新闻,刷爆了朋友圈。

信里,王猛坦言,自己从小成绩优秀,高考时是某,地级市理科状元,北大读完本科后,又去美国排名前50的,大学读研究生......

这种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如今却要与家庭决裂。

背后,其实是他戴着,镣铐的成长之路。

从小,父母包办了他的一切,连穿什么衣服都安排好。

一切学习、生活,都被父母监管把控,任何越出“边界”的行为,都严令禁止。

上了北大,离家远了,父母就托北京的亲戚“照顾”他。

亲戚不停给他打电话,甚至悄悄联系他的同学,打听情况。

就连去了美国读研,父母都找了,一位美国的朋友“关心”他......

王猛说:“如今,而立之年,我依然内心敏感,不善交际,犹如一个情感上的孤儿。

为了找到真正的自己,唯有痛下心与父母决裂,哪怕“大逆不道”。

爱而私有,彼此负累。

当父母的爱,变成了强烈的控制欲,其实孩子早已被绑架,你却浑然不觉。

3
在一场灾难式的亲子关系中,总是有一方缺乏界限,另一方又渴望独立。

奋起反抗的,不惜脱了一层皮,逃离掌控。

而逃离不了的,只能继续忍气吞声,言听计从。

一边受父母的管控,不敢离开,不敢独立;

一边又积累着对父母,的怨气、无奈,种种情绪掺杂在一起,内心越来越痛苦。

综艺《我家那小子》里,39岁的朱雨辰和,他的妈妈,让我印象深刻。

朱妈妈坦言,自己这辈子完全,没有个人生活,就为了儿子而活。

于是,她给了朱雨辰,一场密不透风的母爱。

从小,盯着朱雨辰练琴,只要没练好就掐他,掐得胳膊都紫了;

儿子当了演员之后,不让他做饭、不让他吃外卖,70多岁还跟着儿子,跑剧组,照料饮食;

每天给儿子榨果汁,一天两瓶,必须喝完,晚上把空瓶带回家以作证;

不许儿子接武打戏,因为怕他受伤;

儿子发的微博,她都一字一句抄下来,甚至还要干涉每一段恋爱......

朱雨辰想过要反抗,他曾试过自残,甚至威胁妈妈“会把我搞死”,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。

于是,39岁的他,事业不温不火,对待爱情消极妥协,生活状态低迷,终日找不到方向。

夜深人静时,甚至泣不成声。

教育专家卢勤说:

“今天的家庭教育,很多爸爸妈妈有些误区,就是拿得起放不下。

从管吃、管住、管穿、管用、管接送,然后管找对象……

父母做了很多事,效果却不好。”

父母的控制欲,恰恰是一个家庭最大,的灾难。
4
知乎上有个问题:身为父母,什么是我们最大的任务?

有人借尹建莉在《最美的教育最简单》一书中的话,做了回答:

“父母的第一个任务,是和孩子亲密,呵护孩子成长;

第二个任务,是和孩子分离,促进孩子独立。

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,只在这渐行渐,远中才趋于真实。”

董卿曾说,自己在做了妈妈之后,每天围着孩子转,思绪混乱。

很久她才慢慢想明白:“我不希望孩子的世界,只有我,我也不希望我的世界,只有孩子。”

所谓父母的爱,终将是一场渐行,渐远的退出。

松开你的手,他也许可以成长得更好。

在电影《囧妈》的最后,经历了一系列争吵、冲突、互相伤害之后,母亲终于意识到该放手了。

而与母亲沟通、得到母亲尊重的徐伊万,不仅行为上变得成熟、有担当了许多,还帮助母亲完成了,在莫斯科演出的梦想。

母子俩的关系,更拉近了许多。

所谓成长,就是孩子逐渐地进,父母逐渐地退。

就像心理学家克莱尔所说:

“世界上所有的爱,都是为了相聚,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——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。

父母真正成功的爱,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,的个体从你的生命命中分离出去,这种分离越早,你就越成功。”

这个过程,有痛,有矛盾,有不舍。

最正确的方式,不是逃避,而是沟通。

在这个防疫隔离的春节,孩子和父母被,强行困在家里,就像被困在那列6天6夜,的火车里。

不如心平气和,坐下来,了解对方所思所想。

父母拿孩子当大人,平等地与他们对话;

孩子拿父母当朋友,耐心地与他们沟通。

互相尊重,互相让步。最后你会发现,父母子女一场,我们是世界上最亲近最可,依赖的人。

家有小男孩
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儿平台
男孩派(微信号:boy666dj)
每一个男孩,都是妈妈的软肋,也是铠甲。

养得好聪明又绅士,养不好费心又劳神。

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,这里都有;

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,我们都懂。

家有男孩,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,

我们的故事,就开始了...

你若喜欢,别忘了点个哦 

0 个评论

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